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
中药故事
黄耆传说
相传,古时候有一位善良的老人,名叫戴糁。他善于针灸治疗术,为人厚道,待人谦和,一生乐于救助他人。后来,由于救坠崖儿童而身亡。老人形瘦,面肌淡黄,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“黄耆”,老人去世后,人们为了纪念他,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,具有补中益气、止汗、利水消肿、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“黄芪”,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,在民间广为流传。
基本资料
形态特征黄芪,羽状复叶,有13-27片小叶,长5-10厘米;叶柄长0.5-1厘米;托叶离生,卵形,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4-10毫米,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;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,长7-30毫米,宽3-12毫米,先端钝圆或微凹,具小尖头或不明显,基部圆形,上面绿色,近无毛,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。
生长环境性喜凉爽,耐寒耐旱,怕热怕涝,适宜在土层深厚、富含腐殖质、透水力强的沙壤土种植。强盐碱地不宜种植。根垂直生长可达1米以上,俗称“鞭竿芪”。土壤粘重根生长缓慢带畸形;土层薄,根多横生,分支多,呈“鸡爪形”,质量差。忌连作,不宜与马铃薯、胡麻轮作。种子硬实率可达30%-60%,直播当年只生长茎叶而不开花,第二年才开花结实并能产籽。
地理分布产中国西北、华北及东北。生于林缘、灌丛或疏林下,亦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,中国各地多有栽培,为常用中药材之一。
产区分布甘肃是黄芪行情的“晴雨表”,是全国最大的家种产区,在近三年的低价行情中,作为老产区的陇西、渭源、岷县、宕昌等地面积都有相对的缩减,但新产区张掖、酒泉一带扩种明显。
黄芪种苗,甘肃地区一部分来源于本地,另外一部分来源于内蒙赤峰地区。
种植基地
黄芪黄芪目前市场家种已占据主流,野生品种少见,是野生变家种品种较为成功典范案例。
黄芪适应性强,北方大多地区均能种植,且因抗旱、适应性较强,近年来甘肃产区成为黄芪家种生产主要货源供应地。其它省份虽有种植,但多未成规模,因此,对于黄芪此类大宗品种来说,产地是相当集中的。
下图为本公司种植基地。
01
选茬、整地及种植前深松土地
选土层深厚
土壤疏松地块
秋后深耕耱平保墒
02
起垄覆膜
起垄做到平、直、光
覆膜机一台,覆膜方式选用双垄沟播
全膜覆盖新技术原则
先抢墒覆完膜
再作下苗
选用内蒙黄芪低秆品种的健壮苗,要求大小均匀、根系长而直、侧根少、无虫斑。
选苗打眼种植→出苗
出苗期注意放苗,否则会出现烧芽现象。黄芪幼苗生长缓慢,需要足够的水分,遇到干旱时要及时灌溉。
→田间管理
应加强锄拔杂草,一个生长季节内需锄拔杂草3次~4次,并将锄拔的杂草及时运出地外。雨季应特别注意排水,否则易烂根。
加工流程
基本生产由净制、切制等两大工艺组成,具体加工流程分为:粗烘-挑选-清洗-切片-干燥。
业务洽谈
本公司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
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
业务合作本公司常年供应中药材大宗现货,致力于党参、当归、黄芪、麻黄草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、无硫规模化加工。所有品种经过各项成分检测,质量符合国家药典标准。
欢迎参观考察、业务洽谈!
联系人:
洪经理
董经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