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润肺止咳治疗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、痰稠、气逆。
主要用途
1、清心除烦:适于内热扰心之证。
a.温病邪热入营,身热夜甚,烦躁不安。
b.热伤气阴,心烦口渴,汗出体倦者。
c.心阴不足,心烦不眠,舌红少苔者。
、养阴润肺:主治阴虚肺燥,干咳、燥咳,劳热咳血等证。
3、益胃生津:善治胃阴不足,舌干口渴,纳呆不饥等证。此外,还可用治阴虚肠燥,大便秘结者。
临床应用
1.阴虚燥咳、咯血等:麦冬、天冬、川贝各9g,沙参、生地各15g,水煎服。
.热病心烦不安:麦冬、栀子、竹叶各9g,生地15g,莲子心6g,水煎服。
3.糖尿病:党参、麦冬、知母各9g,竹叶、天花粉各15g,生地1g,葛根,获神各6g,五味子、甘草各3g,水煎服。
4.萎缩性胃炎:党参、麦冬、沙参、玉竹、天花粉各9g,乌梅、知母、甘草各6g,水煎服。
5.阴虚内热、津少口渴:麦冬、石斛各9g,玉竹、生地各1g,水煎服。
中药配伍
1.配元参,一清一滋,金水相生,养阴润肺,生津止渴,用治小儿阴伤咳嗽,不食,苔花剥者有效。
、配半夏,止咳降逆,生津益胃之功悉具,宜于肺胃阴伤,气火上炎,咳吐涎沫咽干而渴等症。
3、配五味子,酸甘化阴,守阴所以留阳,阳留汗自止。功能养阴敛汗,用治阴虚汗多,心悸,肺虚久咳,少痰或痰粘不爽等。
4、配沙参,肺胃同治,具有清肺凉胃,养阴生津之良好效用,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少痰,咽喉干燥等症。
5、配粳米,适用于热病之后,或慢性病中出现的胃中气阴两伤证,具有较缓和的清补作用。
6、配乌梅,酸甘化阴,生津止渴效力显著,外感所致的肺胃津伤渴甚或内伤而见的胃热津伤消渴,均可选用。又乌梅能涩肠固脱而止利,合麦冬救阴以润燥,对于久泻久利,大肠津脱,虚火上炎之喜唾,喉干难忍,引饮无度者,尤为适合。
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,润肺清心。用于肺燥干咳,阴虚痨嗽,喉痹咽痛,津伤口渴,内热消渴,心烦失眠,肠燥便秘。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0~0克;或6~1克入丸、散。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,滋阴清心多连心用。
⊙版权声明:部分文章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⊙投稿信箱:shangfeng
sina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