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喝黄芪汤,防病保健康。黄芪(huáng qí),又名黄耆,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的干燥根。清朝绣宫内称其为“补气诸药之最”。
关于黄芪有这么一个传说:
相传,古时候有一位善良的老人,名叫戴糁。他善于针灸治疗术,为人厚道,待人谦和,一生乐于救助他人。后来,由于救坠崖儿童而身亡。老人形瘦,面肌淡黄,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“黄耆”,老人去世后,人们为了纪念他,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,具有补中益气、止汗、利水消肿、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“黄芪”,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,在民间广为流传。原来这个草药是老人幻化而成。
黄芪具有补气固表,利尿托毒,排脓,敛疮生肌的功效。用于气虚乏力,食少便溏,中气下陷,久泻脱肛,便血崩漏,表虚自汗,痈疽难溃,久溃不敛,血虚萎黄,内热消渴。《本经》记载:“主痈疽,久败疮,排脓止痛。补虚,小儿百病。”《日华子本草》记载:“助气壮筋骨,长肉补血。”
黄芪和人参的异同
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,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,回阳救逆,常用于虚脱、休克等急症,效果较好。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,常用于体衰日久、言语低弱、脉细无力者。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,中医称为“表不固”,可用黄芪来固表,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
黄芪的食疗方法
黄芪红枣茶
1、红枣用温水泡发洗净后,去核(不去核会有些燥热,如果体质比较寒的也可以不去核)
2、黄芪和红枣用清水浸泡20-30分钟(正常煎中药都需要把药材泡20-30分钟,以便于药性的析出)
3、点火,煮滚了以后转小火煮20分钟即可(不要用电磁炉,要用明火)
黄芪枸杞红枣汤由于其补气补血,药性平和,无特殊药味,易于接受,泡制方便,在冬天可以长期服用
砂仁黄芪猪肚
用料:砂仁6克,黄芪20克,猪肚1个。
制法:猪肚洗净,将砂仁、黄芪装入猪肚内,加水炖熟,调味食用。
适用于脾胃虚弱之食少便溏
功用:益气健脾,消食开胃。适用于脾胃虚弱之食少便溏、胃脘疼痛。可用于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。
食物功效:砂仁能行气和胃,醒脾,用于胃呆食滞。临床服用砂仁适量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和增强胃肠蠕动的作用。
猪肚能健脾胃、补虚损。
黄芪内金粥
用料:生黄芪12克,生薏米、赤小豆各10克,鸡内金粉7克,金橘饼1个,糯米80克。
制法:将生黄芪加水煮20分钟,取汁,加入薏米、赤小豆、糯米煮成粥,加入鸡内金粉即可。
功用:消食和胃。用于脾虚湿滞食停所致的脘腹胀闷、食欲不振、体困便溏等。
现在您学会了吗?赶快北京到医院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治疗白癜风一般要多少钱